总之一句话,只要大家不反抗大秦的统治,未来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而铁了心反秦的话,不但对不起父母家人,天公将军的在天之灵也会对他失望,死后无法升入神国转世轮回。
短短半个月,张良带着冯云山等人,奔波于青南三郡各城,发表了九次参与人数过三万的演讲,也让青南百姓对大秦统治的抵触情绪大减。
当然,无论张良嘴上说的有多好听,在部分顽固信徒眼中也依旧是邪魔,而邪魔的话自然是不能信,所以依旧还有着这不少人在反抗大秦。
虽说明教信徒的反抗并未停止,但力度却要比之前小得多,最多引发几十人的小起义,对于大秦的统治基本上构不成威胁了。
见张良这么简单就解决了青南的难题,诸葛亮和苏定方欢喜的同时也不禁感叹,陛下这次让张良来青南确实来对了呀,毕竟张良几句话就能起的效果,比他们杀上一万人都好十倍。
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才会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齐郡,临淄城,刺史府内。
青徐总督张良、青州刺史范仲淹、青州大都督苏定方,以及冀州刺史诸葛亮,这四个代表大秦在青徐权势最高的人,正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如今青南三郡虽依旧不稳,但大体已归于安稳。”
诸葛亮看向中间的张良,轻摇羽扇开口道:“总督大人,后方既已无忧,趁着明军损兵失地,士气尚未恢复之际,我军应尽快跟明军开战才是。”
“是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苏定方笑着附和道。
青州刺史范仲淹却反对道:“如今青南局势大好,正是一鼓作气,扫除一众魑魅魍魉的好时候,这个时候大军离去,恐怕之前的努力会付诸流水。
明军士气没那么快恢复,还是先解决青南弊病,再和明军开战也来得及。”
诸葛亮闻言反驳道:“范大人此言差矣,朱棣不是无谋之人,范增更是拥有大智慧,战机稍纵即逝,又岂能一等再等?”
作为一路大军主将的诸葛亮和苏定方都是坚定的速战派,反而是身为刺史主内政的范仲淹希望再缓上一段时间。
苏定方虽支持诸葛亮,但也觉得范仲淹说的有道理,再加上他不善言辞,知道自己说不过范仲淹,所以并不参与进争论当中,反而是诸葛亮和范仲淹为是否立即出兵争辩了起来。
诸葛亮虽有着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等诸多显赫战绩,可谓是铁齿铜牙、辩才无双,但文武双全、素有急智的范仲淹的口才也不差。
诸葛亮从军事的角度出发,范仲淹就从民生未来的角度反驳,两人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辩论的那叫一个精彩。
文武两派官员的意见不统一,那么身为青徐总督的张良,他的看法在此时就至关重要了。
张良虽身为青徐总督,位在刺史和都督之上,理论上可以直接领导三人,但他毕竟是空降过来的,目前在青徐没有任何根基。
若是张良损害了三人的利益,导致刺史和都督不认可他的话,那他也会被范仲淹三人架空,当个有名无实的总督。
张良虽不在乎权势,但却要脸,而作为大秦的第一位总督,他要是被手下架空的话,那这脸可就丢大了。
所以,为了防止丢脸,张良明明可以军政大权一手抓,却主动选择了放弃军权,全权交给诸葛亮和苏定方,而他则和范仲淹分治青州南北。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等拿下徐州之后,张良会将青南大权也交给范仲淹,而他主持徐州政权之时,才是染指军权的最佳时机。
“范刺史,我知你爱惜百姓,但相较于打垮徐北的明军,别说收区区青南,就是舍弃整个青州也是值得的。”
听到张良此言,范仲淹顿时愣住了,他本以为张良会战队自己,毕竟诸葛亮和苏定方率军走了的话,青南若是乱起来,最终头疼的还是他们两个,却没想到张良没有丝毫犹豫就站队了诸葛亮。
张良这一发话,范仲淹知道无法阻止大军离开了,只能在叹息一声后,强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张良见此则笑道:“这才对嘛,我已通过飞鸽传书,将青南的情况禀告给了陛下,相信再过不久,陛下的催战令就会传过来了。”
张良这话其实也是在给范仲淹台阶下,毕竟有没有皇帝的命令都不影响他们领军出战,但他们三个一起反对范仲淹却有政治孤立的嫌疑,但把嬴昊搬出来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多想了。
听到张良此言,范仲淹心领神会后,看着诸葛亮和苏定方说道:“诸葛大人,苏将军,出兵在下不反对了,但青南还是留下足够的兵力才行。”
苏定方和诸葛亮和相视一眼,诸葛亮摇动手中羽扇,笑道:“那是自然,青南关乎大军后方,不留下足够的兵力,我等又岂能专心应敌。”
喜欢三国之巅峰召唤请大家收藏:(www.shudaoge.com)三国之巅峰召唤书岛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