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时候,马林混论坛,曾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顺风时:纵帆(利用风力的)效率65%,横帆85%;
逆风时:纵帆效率45%,横帆25%;
横风时:纵帆效率62.5%,横帆62.5%;
也就是说,顺风的时候,横帆比纵帆效率高30%。但逆风时,纵帆比横帆效率高80%。而侧面来风,也就是横风的时候,两种帆时一样的效率。
而现在,欧洲船只主要流行横帆。使用横帆的话,从北美的纽约回到埃姆登港,因为顺风,又顺着北大西洋暖流,只需花费一个月多点的时间。而从埃姆登到纽约的话,则因为逆风逆水,需要三个多月时间。
但是,若是改为双桅纵帆船的话,纵帆逆风时效率比横帆高80%,速度自然快很多。原先从埃姆登到纽约需要三个多月,现在估计一个半月多点的时间,就能抵达纽约了。如此,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在马林的指挥下,船只还是预备了横帆用的横杆和备用横帆的。如此,当顺风时间很久的话(比如从纽约回国),就挂上横杆,主要使用横帆。而逆风为主或者经常需要变换风向的话(比如南北向的长途航行),就撤掉横杆,改为升起上缘斜桁帆,充分利用八面来风。
如此,船只就拥有了应付不同风带和海域的特点的能力。但是,在夏季容易产生强力风暴的时节,还是主要使用上缘斜桁帆这种纵帆。为何?因为这种船帆升降方便啊。一旦遇到大风暴,就可以及时快速地把船帆给降下来,以避开风暴。
实际上,在古代,西式横帆船突遇风暴的话,出事的概率要远高于华夏帆船。因为,西式横帆船收帆非常麻烦,需要让水手爬上桅杆,从下往上收起船帆。
但风暴往往来得很急,水手们有时候还没来得及爬上桅杆,就遭遇了风暴。风暴中,船帆越大,风暴肆虐的威力就越强。横帆面积那么大,很容易被风暴席卷,导致船只帆船遇难。
而且,风暴来临时,往往伴随大雨。一旦下雨,桅杆就会变得湿滑。那时候,水手就算攀爬桅杆,也是很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就会从高高的桅杆上摔下来跌伤甚至跌死……
而华夏帆船则不一样,因为是类似升国旗的方法把硬帆升上去的。所以,若是遇到风暴,直接让水手打开活结,放下船帆就是了。甚至,紧急的时候,可以一刀砍断绳子,硬帆自动就降下来了。只要船帆在风暴时不继续张开,船只躲过风暴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当然,台风、飓风之类的超级风暴除外……
马林让人搞出来的上缘斜桁帆,也是类似升国旗那样把船帆连带着上缘斜桁一起升上去的。遇到风暴,水手直接在桅杆下面解开绳子,把船帆降下来就可以了。甚至,向华夏船帆那样一刀砍断绳子也是可以的。
所以,纵帆船比横帆船对抗风暴的能力强多了。至于后世的斯库纳帆船(上缘斜桁飞剪帆船)之所以十艘沉了几艘,是因为,那种船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来不及反应。可以看到,那几艘帆船,往往多半都是在遇到风暴后,撞上暗礁沉没的。
另外就是,那些斯库纳帆船都太长了,往往都一百几十米长。人们从船尾跑到船尾,即使全力爆发奔跑,也要十几二十秒的时间,更别说把船头部位的情况及时传回船尾了。而躲避暗礁,一半都是由船头的观察员观察后,通过喊话接力,传回船尾的。
但一般情况下,船舵和舵轮都在船尾部分,且船长也在船尾上面的船长室。一百几十米长的距离,在没有对讲机的情况下,船长想要知道船头前方发生了什么,也需要一段时间。
可是,飞剪船那么快,根本不给船长反应的时间。加上从一百几十米长的船头,把示警传到船尾,也需要一会儿。往往船长刚收到前面的汇报,还需要再度指挥水手扳动舵轮。可就这么几处耽搁下来,就很致命了……
而且,飞剪船也太瘦了,长宽比高达6比1以上。加上那些斯库纳飞剪船往往都有高达六个或七个桅杆,在海上飙船太刺激,左右摇晃时免不了的。这么刺激的情况下,站在船头的观察员往往都被颠簸得晕乎乎的,难免出错……
当然了,那是飞剪船的情况。而马林搞的这个双桅纵帆船,船身只是普通盖伦船的。速度不快,桅杆也少。遇到事情,容易反应,不至于来不及躲避暗礁。
这种新式双桅纵帆船采用的是250式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所谓250式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就是船体得到了改进,长宽比从原来的3.5比1,提高到了后来盖伦船标准的4比1。
北海国的250型武装商船,前20艘是老式船体,都用的3.5比1的长宽比。但从第21艘开始,就全面使用4比1的长宽比了。而4比1长宽比的250型武装商船,也就所谓的二代船体……
……
经过改造后的二代250型武装商船,最高航速,最终从八九节,提高到了10节,达到了盖伦船的正常标准。而这次改造新型的双桅纵帆船,也是采用得250型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较为灵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