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焦头烂额
当江南十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防治疫病的时候,京师的朝政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天崇祯感觉自己发火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周皇后倒是弄了不少调理肝脾的药材给自己煮了药膳。崇祯自己也知道,肝火旺盛的话, 人的脾气也会不好,可是自己发脾气根本不是身体的原因,而是每一个递上来的折子,每一个大臣的禀报都让他感觉胸口像是堵了一块大石头一般。若是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目前的状态,那就是焦头烂额,有一点是崇祯怎么也想不通的, 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他还小,泰昌帝也只在位一个月, 他主要生活过的时间段其实就两朝,一个是皇兄在位的时候,一个就是自己登基的时候。皇兄在位时,魏忠贤权倾天下,民众都知道魏忠贤是大坏人,自己一上位就把他给扳倒了,而自己对比皇兄,说句对皇兄不敬的话,自己的勤勉程度远远超过他,皇兄喜好木工,很多时候都不上朝,躲在皇宫大内里面钻研木工,搞这些奇技淫巧。但是自己呢,光是批阅奏折,每天都到深夜,早朝更是一次都不落下。就这样的情况,不说大明的局势能比以前好上多少,总不能比以前还差啊。可是事实总是喜欢打人脸,崇祯登基以来几乎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这些天又有几桩大事让他闹心, 其一是关于新军的事情,刘毅在常州府弄了这么大的阵仗,南京六部去了那么多人,当然会有人将当日的盛况禀报给皇帝。只是崇祯感觉到非常矛盾,一方面,给刘毅的圣旨是自己下达的,加封他辽国公也是大家讨论的结果,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毕竟是自己用了印的。本来崇祯还没觉得什么,但是当下面的折子递上来的时候,崇祯哪哪都不舒服,一方面刘毅在常州府给卢象升大肆操办葬礼,极尽荣光,完全将朝廷的褒奖给掩盖了下去,崇祯在新军三番五次不听调令之后紧急召见了骆养性和曹化淳,要求厂卫加强力量,特别是对民间消息的探听, 上次的舆论战搞的朝廷非常被动, 虽然查不出幕后主使,但是时间久了, 崇祯也渐渐回过味了,搞不好就是刘毅捣的鬼。
最近厂卫的报告崇祯都看了,民间有不少对朝廷的负面评价,特别是针对卢象升的事情,朝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先是不给卢象升和天雄军将士正名,现在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又给了封赏,很多人只会把这个功劳记在刘毅的头上,正好刘毅又在常州府搞出这么大阵仗,这消息捂不住,很快时间就连京师民间都知道了这件事情,百姓们都纷纷夸赞新军仗义,再加上刘毅在关外重创皇太极的事情也传到了关内,现在刘毅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新军在民间更是被传成了跟岳家军、戚家军一样的存在。在这个节骨眼上,崇祯自己又加封刘毅辽国公,等于官方承认了刘毅的地位,这一下民间更是沸腾,崇祯担心的就是照这样发展下去,民间只知道有辽国公和新军而不知道有朝廷了。
同时刘毅打了一招太极,让崇祯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本来崇祯和大臣们商议,加封刘毅为辽国公是为了将刘毅绑定在辽东,间接消耗新军的力量。让刘毅为了辽东的事情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刘毅竟然给南京兵部上了个折子,利用这次朝廷对辽东战役肯定的态度,直接毫不避讳的说明军利用了高丽作为跳板发起了对皇太极的攻击,这样一来崇祯吃了个哑巴亏,本来高丽是大明的附属国,朝廷不点头,绝对不会有明军驻扎在高丽,可是现在刘毅等于强迫朝廷点头了,既然你加封我辽国公,那么我以大明朝廷的名义跟高丽商议在高丽驻军就有了其合法性,否则就会影响大明在辽东的战略,这件事情一旦公开化,国朝民众肯定是支持的态度,毕竟站在大明百姓的角度,将战场放在高丽一线肯定是好事,总比清军动不动就入关的好。再加上崇祯给了刘毅辽国公的名号,大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是朝廷在下一盘大棋。刘毅给朝廷送了高帽子,给皇帝送了高帽子,如果崇祯否定刘毅,那就等于打了自己的脸。
崇祯怎么也想不明白,刘毅此人究竟是从哪里蹦出来的,他的发家史崇祯不是不知道,当年不过是太平府一个小小的总旗官,军队里面是有裙带关系不假,但是说句难听话,刘招孙和刘綎早就在萨尔浒之战战死了,所谓人走茶凉,军队里能给刘毅一个总旗就不得了了,再往上也不会给他面子,可是他愣是从一个小小的总旗,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辽国公的高位,而这个时间也不过是短短十余年。最吊诡的是,他的每一步都是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甚至可以说刘毅走到今天的位置,朝廷也是推波助澜,是皇兄和自己两任皇帝将刘毅推上了这个位置。自己明明想灭了刘毅,想刘毅此人从大明消失,可是又为什么阴差阳错的将刘毅送到了辽国公的位置,崇祯内心非常矛盾,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