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大兴元年,对于昆明五华山来说,真是有点流年不利,大顺不顺的意思了。
陕南之战的功败垂成和大剑山起义,将大顺这个“农民王朝”的光鲜面子,一下子扒得干干净净。如果说战场上两军相争的战事,还有尚可喜、尚之信父子的首级和吴三桂负伤死于阵前的消息让大顺朝的统治者们看到一点胜利的希望。那么陕南民众的倒戈和大剑山的起义,还有四川各地不断发生的骚动,却把“迎闯王”的金字招牌砸了一个干净彻底。
陕南和四川的民众现在已经不拥护大顺王朝了,他们在盼大明、盼明王!盼着有人能砸碎大顺天朝的统治,赶走压迫了他们二十多年的府兵地主阶级,重新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根据后世一部分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律其实和人地矛盾的激化缓和存在相当大的关联——未必完全一致,但是绝对存在联系。
如果做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腐败、无能、外患、自然灾害就是各种细菌和病毒,而人地矛盾则决定了封建王朝的免疫系统是否强壮。
如果人少地多,土地的产出足够让绝大部分人都得温饱,也足够支持起一个保卫封建王朝的土地兵役制。那么这个封建王朝上层只要不胡乱折腾(脑残在哪儿都是绝症啊),国祚总还是能持续的。
如果人地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个封建王朝的免疫系统就已经濒临崩溃,原本不致命的动荡,也能要了王朝的老命。
而在王朝更替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激烈的争夺和人口损失......大量的人口损失后,土地自然就相对显得宽裕,人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新的封建王朝也就容易安稳兴盛了。
而自明朝的万历末年开始的这一轮外患内忧,正好就踩着人地矛盾激化的点来的。而且还撞上了一个造成粮食大量减持的小冰河期——粮食单产下降意味着土地可以承载的人口下降,人地矛盾就被突然激化了!
当然了,如果天启、崇祯两朝的政治足够清明,君主也足够睿智,没准可以多扛一段时间,以推迟乱世的到来......不过仅仅是推迟,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只有两条出路,一是人口减少;二是土地增加。
可惜天启和崇祯都不是什么明君,而且明朝的官僚体系也到了腐败和僵化的时候,所以才有了满洲的崛起和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
但是朱慈烺的出现和已经开始了将近200年的大航海时代,却挽救了明朝这个垂死的封建王朝的性命——朱慈烺通过暂时放弃因为小冰河时代而无法承载足够多的人口的北方地区,给濒死的明朝暂时缓了口气。而在大明在拥抱了大航海时代后,则有了一帖持续增强王朝免疫力的补药!
所以乱世才到一半,就生生给中止了!
而这个才乱了半场的乱世,并没有完全解决激化的人地矛盾,特别是没有解决不够混乱的中国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也包括大顺农民王朝在乱世中夺取的四川大本营的人地矛盾。
虽然大顺入主四川的初期,通过一场土地改革,极大的缓和了人地矛盾激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痛苦。但是土地改革治不了人地矛盾的本,只能治一治标。
而大顺朝赖以维持的土地兵役制,又会反过来加剧土地矛盾给民众带来的痛苦——因为承担兵役的府兵地主阶级对土地的需求太过强烈,而且他们夺取土地的能力也比之前的士大夫地主阶级更强!
一个用笔杆子夺取土地,一个是刀把子和笔杆子一起上!
所以到了东平大兴元年的时候,因为明朝的人地矛盾激化而崛起的大顺王朝,也面临着三四千万失去土地的四川和陕南劳动人民的怒火......当然了,大顺朝毕竟只建立了二十五年,第一代的创业者还没有消失,而且他们所培养的顺二代都非常能打。
作为一个统治集团,大顺朝还是蛮有活力的!
现在,大批活力满满的汉中、郧阳、巩昌三府的府兵户,正如潮水一样的涌入四川,涌向云南。
“皇爷,李晋王的奏报上讲,至少有四万户,超过二十万口正在南来云南途中,让朝廷一定想办法安置!”
“皇爷,保宁、夔州、龙安三府节度使司奏报,近日有大批北来府兵户路过,其中部分府兵户衣食无着,沿途滋扰民户,索要吃喝,稍有不从,就刀剑相加。不少州县的民户因为畏惧北来府兵,纷纷逃亡山林,又有白莲教妖人从中挑拨,煽动民变,形势非常混乱......”
“皇爷,成都、潼川、顺庆三府节度使司和重庆留守使司奏报,近日各地银钱充斥,物价腾贵,民生困苦,小民苦于征调,府兵户苦于兵役,而且人心浮动,各处都有白莲教妖人作祟,局面非常混乱。”
“皇爷,松潘军、西川军节度使司奏报,近日所辖各州县土人骚动,抗租抗征,啸聚山林,还有人打出残明旗号,试图抗拒天兵,请发大兵进剿!”
“皇爷,近日昆明府物价又开始上涨,斗米以涨至300文,布匹、铁器、火药等军需之物,则供应短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