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一追一逃,从星沉月隐的至暗长夜一直追逐到了熹光初现,不仅将江陵城远远地甩在了后边,甚至连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也快要走到尽头了。
正在此时,前方出现了一处状如马鞍的高山。
此山其实不算巍峨,只不过在江陵这等平原地带,已是难得一见,有三座山峰相连,中间主峰最高,关羽瞅见前方的贼军有了微微停顿,似乎在犹豫进不进山,但很快将旗便转个弯儿,向着山中西侧遁去。
“将军,黄巾贼寇入了山中,追也不追?”
一旁的众将议论纷纷,稳重者心生疑忌,忍不住道:“兵法云,山勿轻入,林忌躁进,前方尚有去路,贼军反而驰入此山,莫非有伏不成?”
至于立功心切者,却不以未然:“前方乃是麦城(当阳县的古称),贼军若是向此方向,一旦守军出击拦截,便会被我军衔上,必无幸理,去此山乃是无奈之举。”
“不错,我军趁夜突袭,出其不意,用其不备,更得将卒奋勇,方得一战破营,令贼军惶惶逃命,怎么会有暇在山中设伏?”
诸将七嘴八舌,意见不一,但当他们目光转到身姿如山的关羽身上时,见他面色沉峻,似是陷入了思忖之中,俱都立时噤口不言。
此时的关羽正眯着双眼死死盯视着前方,盯着前方曳倒在地的将旗,带着一群逃兵败卒慢慢隐入曙光笼盖下,松柏郁郁的群山,一直没有开口说话,他既然没有下令,军队自然没有停下追赶的脚步,依旧在不断地向着那处高山迫近。
人马的躁动惊动了沉静的深山,隐约有猿啼熊嗷,惊飞起无数的宿鸟,鸟飞如云,呼啦啦从关羽军头顶过去。
瞥见这一幕,关羽心头陡然一跳,不由自主便提起了缰绳,立马定在了原地,当即唤来哨骑,沉声问道:“此山叫何名字?”
“禀将军。”哨骑气喘吁吁赶将过来:“此山毗邻当阳,因山中有一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而便被当阳人称为玉泉山。”
不知为何,明明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关羽的心中却莫名泛起一阵悸动。
关羽自然不知,此山和他的渊源甚深,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二十年后的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将领潘璋,马忠正是在此处将他生擒,随后被孙权下令斩首!
“不错,”
这时江陵的那个都尉上前插口道:“不过此山在南郡的地理志上,倒是有另外一个名字,名叫覆船山。”
覆船...
这名字的意味可不太好啊,关羽听的眉头大皱,那都尉连忙解释道:“黄巾贼寇窃据江东之地,引得天怒人怨,今入此山,便是昭示其多行不义,终将船覆人亡,覆船之名,对于贼寇自是大凶,对于我等义师却是大吉,末将以为,此时不当犹豫,需得除恶务尽!”
进,或者不进?
思忖良久,终究认为良机不可再得,关羽下了决定:“前锋先入,后军保持三里的距离。山中若是无伏,擒杀贼军!山中若是有伏,后军变前军,缓缓退出。”
“诺!”
......
正值盛夏,漫山郁郁葱葱,岩壁上生长了许多高大的树木,树枝交错,影影绰绰,遮天蔽日一般,明明此时外面天色已亮堂堂的,但是随着进山愈发深了,却再次变得黝黑无光,仿佛又回到了几个时辰的深夜一般。
山谷积了厚厚的叶子,马蹄踩上去,不时失陷。腐烂的气息混合山中特有的清香,猿啼的声音如在耳边,又似远在天边,给人古怪的感受。
关羽高踞马上,仰头四望,明明周围远近皆是将卒,却有种寂若无人的古怪感觉,之前的那种莫名的悸动又重新涌上了心头,时不时发出咆哮,让关羽感觉一阵烦躁,不由喃喃地道:“难道当真有伏?”
“命令全军加快脚步,立刻走出密林!”他突然厉喝一声,发出将令。
“喏!”
......
两处山壁之上,一个独臂将官冷冷的盯着下方的密林,眼中尽是仇恨之色,正是不久之前刚刚苏醒过来的吴牛。
听闻吴牛终于醒过来,王政甚为欣慰,原本便想派一彪人马护送吴牛前去后方养伤,不料吴牛却不愿意,反而请求王政让他再次上沙场杀敌建功,王政难得柔声细语了半天都没有说动,见他这般坚决,无奈之下,只得同意让他也参与这次“铩羽行动”之中,更作为设伏的主力。
这次天军设伏的地点便在密林西侧的山峰与主峰之间,借着松柏的遮掩,三千余人悄然无息地伏在两侧山陵。
当关羽军前锋先入时,吴牛的部下已然拉弓搭箭,万矢待发,却被他制止住了,直等敌人的中军、后军全数进入密林,且深陷埋伏圈时,吴牛才狰狞一声,亲手点燃了第一支火箭。
下一刻...
嗖嗖声中,无数火箭横空而出,划破了密林的黯淡,直接燃烧在两侧的山壁,矢石雨下,r让烟火彻底弥漫了山林。
陡逢惊变,关羽军中惊叫此起彼伏,马儿惊跳起来,撞击、践踏,落地的士卒转眼被踩踏得血肉模糊。
紧接着,又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激越的鼓声,旋即人喊马嘶声四方应和,无数兵马,举起枪戈,提刀奋剑,一个个,一队队地冲出烟雾,如潮水般从四方涌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