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马和似乎并不想留在北平府,奴婢在都知监找到了他请求回到京城的文书,请殿下过目……”
王忠说着就把一份奏折放到朱允熥身边,又说道:“上面写着因为他母亲的缘故,想要回京尽孝,不过他们一家都是奴籍,所以这份奏章根本就没有被人注意……”
王忠的话说的客气,不是没人注意,而是就算注意到也会当做垃圾一样处理!
身为奴籍的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利!
朱允熥翻开奏章,只见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颜体多筋,柔中寓刚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整体结构开张,笔画厚重。
上面所写的理由,也是为了回京侍奉母亲,以尽孝道。
现在朱允熥明白了,姚广孝肯定是发现了马和的才能,想要收为徒弟,以便把马和彻底捆绑在燕王朱棣的战车上。
可是马和或许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不愿意长留在北平,估计现在还没有接受姚广孝伸出来的橄榄枝。
所以姚广孝就命人在宫里面给他来个打击,让他对皇宫大内没有什么好感。
那么接下来姚广孝肯定就会施展手段向马和施恩!
一想到这里朱允熥立即说道:“你立刻前往户部,把马和的户籍送到这里,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更改,更不能随意取走!”
王忠见殿下这样严肃,赶紧领命说道:“是!奴婢遵命!请殿下放心!”
说着匆匆行了一礼,就急忙向外面跑去。
朱允熥也站起身来眉头微皱,看着空荡荡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由不得朱允熥不严肃。
因为古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姚广孝真的向马和施恩,拯救他们全家脱离奴籍,那么马和无论愿不愿意,都会站到燕王那一边。
因为在明面上,燕王朱棣是马和的主上,此时又向他施了大恩,所以他根本就没得选。
否则在别人眼中就是忘恩负义,不忠不孝之人!
这样的人在古代是寸步难行的!
……
“齐大人,终于找到你了!”
王忠一来到户部大堂,见到齐泰就赶紧说道:“齐大人,殿下有命,找一个叫马和的奴籍。”
听到这话齐泰也是一愣,放一下手中的毛笔说道:“你慢慢说,殿下找奴籍干什么?”
此事的王忠急得一跺脚说:“哎呀我的齐大人,待会儿奴婢在向你解释!这事要是出了岔子,殿下怪罪下来,咱们可担待不起!”
齐泰见他这副模样,就知道事情肯定紧急,赶紧对旁边的小吏说道:“赶快去找奴籍,叫什么名字?”
“马和!他们家有兄弟有母亲!”王忠赶紧说道。
“快去找一个叫马和的奴籍!”
小吏愣愣的说道:“大人,您确定他是叫马和吗?!”
王忠不耐烦的说道:“是叫马和,赶紧去找啊!”
这个小吏赶紧行礼说道:“刚才兵部的人前来申报战功,给几个立下功劳的脱离奴籍,其中就有一个叫马和的,还是小人亲自去找的……”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承袭元制,以配户当差为原则,把全国居民按职业不同编成了不同种类的户籍,比如军籍、民籍、匠籍、医籍等。
所以有人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就把元朝的一切制度都否定了,其实这不过是个无知的笑话。
按照朱元璋所制定的制度,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脱开自己的籍的。
例如你是军户就一辈子是军户,子子孙孙都是军户,
如果是匠人,那入的就是匠籍,子孙后代也都是匠人!
可是法外总有开恩!
如果有什么立功表现,或者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也可转变自己的籍。
这就是得到皇帝特恩,从而免除自己原来的籍。
而要想得到皇帝的特恩,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有成,成为国家认可的人才。
比如说在洪武二十三年,就有一个潮州的生员名叫陈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按照惯例他应该补充他父亲的空缺,充军入伍。
可是朱元璋却认为“国家得一卒易,得一才难”,从而特许免除了陈质的军籍。
而明朝为了对付蒙古势力,有时候也会容许那些立下军功之人脱开奴籍。
当然这样的军功相对来说不算小,立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要不然的话许多人都能够脱籍了。
“砰……”
一间公房的门被大力推开,把里面的几个人吓了一跳,赶紧问道:“怎么回事?!”
齐泰王忠等人鱼贯而入,负责户籍的主事赶紧行礼说道:“见过齐大人,不知大人前来有何要事?”
齐泰反问道:“你们在此有何公干?”
主事赶紧介绍:“大人,这位是兵部林主事。”
林主事看得出来齐泰等人的脸色不对,于是行礼说道:“齐大人,燕王命人前来兵部上报战功,其中有五个奴籍之人立下了功劳,所以下官特地前来为他们脱籍。”
齐泰皱眉问道:“是否已经脱籍完毕了?”
户部主事说道:“属下正在核对兵部的公文,所以还没有来得及……”
听到这里,一直有些忧虑的王忠顿时松了一口气,身上也轻松下来。
齐泰道:“拿来我看!”
那位兵部的林主事只好把公文交给齐泰,齐泰拿着从头到尾查看了一番。
然后抬头说道:“林主事,今日户部实在繁忙,而且兵部的公文也需要仔细核对……这样吧,明日我就让人需要脱籍的送到兵部,不知你意下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