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李燕绥留下了李佑。
李佑老老实实地站在李燕绥的面前,就像是在幼儿园里面站着等待老师说话的小孩子,乖乖地等候着李燕绥的安排。
李燕绥笑道:“我这里有个功劳,需要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去完成,不知你可愿意帮我去这一遭?”
李佑连忙点头:“好呀好呀。”
说完李佑就有点蒙,自己原来明明不是这个样子的……
想着还看了李燕绥两眼,似乎,是从跟着这位太守大人训练开始的……
毕竟太守大人每次陪着他们聊天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
而李燕绥看到李佑蒙圈的表情,则是没忍住的笑了起来。
这年轻人啊,真的可爱,但也纯粹。
临行前,李佑在阴馆县城的门口看到了带着斗笠的太守。
李燕绥拱手说道:“此次前去,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一定要保重自身,这是军令!”
李佑知道太守为自己着想,随即躬身行礼,眼里尽是坚毅,坚决的说道:“定不辱命!”
说罢,在马上向着李燕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一勒马缰,李燕绥顺着他离开的方向而去,直到他渐渐地化成一个黑点,消失在李燕绥的视线中。
眼望着看不到李佑的身影了,李燕绥才调转马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没有办法,国家羸弱,政权腐败,就是自己有开天辟地之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只能束手无策。
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给边境地区的军队们送去一名优秀的统帅,送去更多他们需要的物资,能够让他们以及边境的人民们好过一点。
而想要做到这点,都需要金钱来完成。现在的政府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司马直他们的压力也很大,难以抽出更多的金钱去支援边疆。
杀鸡取卵的方法要不得,这点李燕绥还是懂得。
幸运的是,李燕绥遇到的问题古人也遇到过。
聪明的古人们早就想到过对应的办法——鼓励商人们运送粮食到边关。
汉文帝时期,晁错曾经通过买卖爵位的制度吸引富人们将粮食运送到边关,但是李燕绥无权授予爵位。
那么李燕绥就要用自己所能掌握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恰好,李燕绥有着汉文帝没有的另一项大杀器——盐。
盐能带来多少财富?没有人具体统计过,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史料了解到的是,即使到了经济繁荣的在唐朝,盐业专卖依然可以占到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
即便到了工商业城镇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增长的清朝,依然占到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二。
而现在,李燕绥要利用这一点,帮助自己实现经济的腾飞。
………………………………………………………………………(我是分割线……)
此时的太守,正站在阴馆城旁边的码头上发呆。
支援边军的办法已经有了,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
凝望着眼前奔腾的赤水,李燕绥陷入沉思。
不得不承认,虽然中国秦汉时期对于江河的漕运和商业价值并不重视,但是他们的战略目光确实不容小觑。
以阴馆城为例,它临近赤水河畔,隶属于中国母亲河——黄河,再加上中国西高东低的基本趋势,和此时东部关中地区作为农业中心的经济环境,这条河流可以在战争时期源源不断地帮助中央调配粮草,还省时省力。
这也让他不禁感慨,古人虽然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这样恐怖的头脑,怕是连一些后世的人都不会拥有。
不得不说,选择阴馆这个地方作为边疆一郡的郡治,确实很有军事和政治价值。远离北方边境,对政治的稳定性影响小;北靠赤水,南靠长城,有天然的险阻和雄关,军事价值极高;城内三股泉水喷涌,水质优良,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但从李燕绥的角度来看,阴馆县不仅仅拥有着这些。
阴馆县紧靠赤水,沿线城镇众多,仅赤水一线就有琦县、阴馆、汪陶,其支流又经过了剧阳、繁畤、啍县、浑源四个县城。
每个县城都沿黄河而建立,引黄河水灌溉,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再考虑到当时漕运主要用于军事的因素,这些地方的粮食等资源都比较丰富,市场也比较可观。
那么,他是否可以召集一批商人,在附近建场立市,以求进一步的发展呢?
商人的问题也不用担心,事实上,东汉社会其实并不缺少商人的影子。
无论是《汉书·食货志》还是《后汉书·食货志》显示,商品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很迅速的,以米价为例,在西汉和东汉最繁荣、米价最贱的时期出现的不同描述就可以理解
西汉文景时期是汉朝米价最贱的时期,达到了“石谷数十钱曰贱”的地步
而到了东汉时期,则是“石谷数百钱曰贱”的程度,两个朝代通货膨胀达到了10倍左右。
通货膨胀带来了经济贸易上的可观收入,很多地方豪强就是通过对外贸易并且通过用贸易得来的钱财来购置土地、建城立池,最后发展为地方上令人畏惧的存在的。
出于这种想法,李燕绥拽着一名跟随他北上的一名名叫刘明的青年,让他陪着自己在城里闲逛。
刘明担任城镇司马的职务,这是李燕绥进行官制改革,实行考成法之后所设立的,李燕绥改五官椽为城镇司马,行驶管理和建设全郡的城池的任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