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的战死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惊人的消息刚刚传回京城,朝廷还没有缓过劲来,黄巾起义开始了。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九州三十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祸不单行,凉州也同时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
惊恐的汉灵帝连忙在四月戊申日任命何进为大将军,让皇埔嵩、卢植、朱儁率领京城五营出兵讨伐各地叛乱,趁此机会,董卓也因为司马袁隗的帮助和自己之前在西凉作战的经历,官复原职,跟随张温镇守西凉。
董卓因为当年在北方讨伐鲜卑的战役中战败,没有机会像历史一样成为并州刺史,但是又阴差阳错一般到了自己在历史上成就一片基业的土地上,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吧。
但是汉军的行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良好的效果,因为无论是各地的黄巾起义军队还是西凉叛乱,要么是谋划已久、气势迅猛而士气大振、兵锋正盛,要么就是叛乱军队的素质极高,比如西凉叛乱,基本上都是曾经的正规军团出身。
因此汉军一开始的行动并没有什么效果,朱儁、皇莆嵩屡次被波才击败,被迫退守长社,西部凉州军叛乱愈演愈烈,但是张温却轻敌冒进,导致粮草被断绝,士气低落,险些全军覆没。
李燕绥穿越过来之后,这次的黄巾起义让朝廷出现了远比历史上更要混乱的局面,但也比历史上更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中央政府的无能。
此时的中央王朝看起来很庞大,但是各种官职重重叠叠、效率低下,每一个官员只想保护住自己的地盘,防止别人侵犯自己的领域,对调拨过来的军费上下其手,你争我夺,忘记了敌人就在眼前。
因此,这又催生了另一个怪物——州牧。
鉴于目前来讲难以平定的形势,刘焉提出来要宗室或者是重臣担任一州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结果这个提前历史上7年提出来的建议,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怪物。
然而这个建议在当时的中央政府看来是很不错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没有必要再去管理每个州下面的那些郡官,中央政府可以因此减少很大的压力。
而且任命州牧可以在皇帝过问地方事务时,只需要拿这个官员是问,并且调拨的资源由这个官员来调配也比层层剥削要好的多。
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向几个边境地区和战争混乱的地区派遣了数位刺史。
刘焉担任了益州州牧,黄琬担任了豫州州牧,宗室刘虞担任了幽州州牧。
但同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李燕绥担任了并州州牧!
尤其是这个任命,一下子点燃了舆论,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除了这个李燕绥以外,刘焉、刘虞都是宗室重臣,黄琬则是当时朝中有名的铮臣,能力也是有目共睹。
说白了,地方上但凡担任州牧一职的,不是在皇家眼里的宗室的自己人,就是像黄琬这种出身豪门,在朝中颇有威望和清名的士大夫代表。
那么,这个李燕绥又算什么呢?
虽然他也算是出身于京城豪门,但是在豪门中的地位其实一般,不然也就不会被放出去出仕,更何况,黄琬有朝中太尉举荐,刘焉、刘虞本身就是宗室,放出去无人有话可说。
可还是那句话,你李燕绥凭什么?
亏得并州在当时很多人眼里也仅仅只是蛮荒之地,不然的话朝中的不满和压力会更大。
但朝中并不都是傻子,比如前线朱儁等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就感慨朝中那位皇上的精明。
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有三:
一是并州距离京城太近了,从并州最南端到洛阳距离不到300里,如果黄巾军从太原一路南下,在并州群龙无首的时候,很有可能一路杀到京师。
那个时候对于他们这些前线领兵的将领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皇帝被围,他们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冀州的黄巾军一旦尾随追杀,中央军队的撤退就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兵败,一场彻底葬送王朝的屠杀,但如果不救,朝中的宦官哪里会放弃这样好的机会?一定会诬告前线将领。
介时,整个东汉朝廷将会更加混乱。
二是因为雁门郡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雁门郡东靠冀州,南邻太原,北靠长城,如果雁门郡被攻克,那么冀州和并州的黄巾军就会连成一片,到时候对朝廷的威胁会更大。
三则是为了拉拢李燕绥,因为现在北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而李燕绥的雁门郡却还能在东汉绵延的边疆中独善其身,这已经证明了李燕绥的能力。
虽然可能出身不好,但此时为非常时刻,哪里会估计这么多?
当李燕绥接到这份任命之后,则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这么快就成为并州州牧,因为州牧制度比原来的历史时空足足提前了7年的时间!
但对李燕绥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