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黄巾起义虽然败势已显,但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更遑论战火遍布中原的黄巾起义仍然声势不小,所以汉王廷和黄巾军之间依然战火连天。
但汉朝毕竟位居正统,且实力犹存,所以逐渐镇压了黄巾起义。
但战争的满目疮痍,依然留存在了中原大地上,百姓十室九空,无数良田长满杂草,荒芜人烟,百姓易子而食,瘟疫横行大地。
偏偏是北方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并州,却是一片和谐的景象。
在李燕绥的改革推进下,整个并州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李燕绥从始至终没有提出任何不务实的目标,他的目标只有两个:提高生产力、提高并州人民的生活水平。
虽然因为时代的局限,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但是生产力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而每挖掘一分,就会让并州稳定一点。
并州的美好生活的消息不胫而走,更多的百姓听到消息跑到了并州境内。
李燕绥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他派徐晃率领三千大军和阴馆书院第三期的第一名楚星晚带领一大批官吏为武和文两员大将,按照像当初在上郡采取的措施类似,开往上党郡。
上党郡是仅次于太原郡的并州第二大郡,土地富饶,基础更好。
当然,这里面的黑山军也少不了。
不过,在徐晃的第三步兵团面前,他们就像是跳梁小丑一般,根本就没有什么反抗能力。
很快,徐晃就平定了整个上党郡,救出了很多被裹挟的流亡百姓,然后在楚星晚的安排下,很多难民都被安置完毕,接着楚星晚就带着军队按照考成法的规定,到各个地方进行考察,清理无能官吏无数,上党官场风气一清。
与此同时,李燕绥也开启了第二次的募兵计划。
经过商讨,李燕绥最终出炉了以下的募兵计划:
原第一旅旅长宋文轩,提升为第一师师长,以原来的第一旅老兵为基础,扩军成一个师,驻扎在汾河城。
原第二旅旅长白景齐,提升为第二师师长,以原来第二旅为基础,扩军成一个师,驻扎在晋阳城。
原第三旅旅长刘安诺,提升为第三师师长,以原来的第三旅为基础,扩军成一个师,驻扎在西河郡。
第二旅的第三步兵团和陷阵营,以及独立骑兵团的两千人,编成一个特混旅团,由高顺担任旅长,回雁门郡镇守后方,并且设立三个新型征兵所,征集两万人并进行训练。
原第一旅第一步兵团团长徐晃,因为在数次大战中表现优异,被破格提拔,提升为第四师师长,以驻扎上党的五千人为基础,扩军成一个师,驻扎在上党郡。
原骑兵团团长赵贺的骑兵团也和独立骑兵团合并,行成新的独立骑兵旅,人数五千人。
而李燕绥,则担任并州境内所有军队的统帅。
四个师,每个师的规模都达到15000人。
征兵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人的身高、体重、臂展都有要求。
但是因为有很多人流亡到并州,所以并不用担心兵源问题。
很快,到了第二年年初,经过五个月的筛选,李燕绥的扩军活动已经基本进行完毕,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练兵整军活动。
当然,李燕绥也并没有忘记在雁门郡帮忙抵御鲜卑的李佑,他任命李佑为长城军团军团长,统领原有的雁门长城军团的一万边军,以及沿着长城各地的部队,全军共计两万人。
为了表明改变,雁门军改称为并州军,军旗不变。
经过整军,并州已有雄兵八万,虎视四方,内镇黄巾,外御鲜卑,无敌气势略有彰显。
随之带来的,在天下里,李燕绥隐隐已有睥睨天下之势。
到了公元183年,黄巾大起义也最终失败,但是无数零星的黄巾军也分裂到了各个地方,分散成了二三十股不同的势力,他们小的有五六千人,大的有一两万人,甚至于最多的黑山军号称有百万人。
但其实李燕绥调查过,张燕的麾下,最多也不会超过武装十万人。
当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李燕绥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曹操的事情。
这家伙当年号称百万大军,莫非就是跟他学的?
不过这不重要,对于李燕绥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各个地区逐渐涌现而出的人才。
李燕绥已经派人去寻找各个地区的人才了。
无论是琢县的张飞张翼德,还是雁门的张辽张文远,还有徐庶、典韦、太史慈、陈宫、田丰、郭嘉等一系列的人才全都被李燕绥派专门的人出去寻找和接待。
至于他们被拐跑?
不好意思,李燕绥认为他们不可能。
因为除了他们的年纪都不大,就比如张飞吧,这个时候的他才刚刚十五岁,根本不可能参军或者是做些别的东西,更不可能被刘备拐跑。
至于其他人,原来在历史上招募他们的人还没有到,而且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太大的名气,所以他根本也不担心他们会被其他人招募走。
并且,为了投他们的喜好,李燕绥还专门进行了研究。
比如张飞吧,因为张飞擅长使用长兵器,再加上张飞曾经专门给自己打造过一把长刀,名叫新亭侯刀。
所以李燕绥很干脆的就按照历史上所写的,为张飞打造了这么一柄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