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可立预判正确,那这场仗就好打了。
南洋诸藩叛军轮番上阵练兵,明军同样可以轮番上阵积累战阵经验,练出来的兵依然是云泥之别。
洪承畴送上来的新战役规划,依然在两广边境部署重兵,包括李岩的闽海卫队。
兵力变化在于朱燮元的三省总督府,他们将通过海路进入海防城,在反击时作为主力用。
而在云南只留一旅云南抚标,用以防备缅甸的骚扰。
“陈卿,山东骑兵征募得如何了?”
陈奇瑜回奏道:“陛下,首批一万骑兵,在南京领完装备,经赣南前往湛江;第二批一万骑兵编组完成,已向南京进发;第三批一万骑兵征募完毕,目前正在编组。”
现在是八月底,三万骑兵两个月内抵达湛江,完成基础训练,用来对付南洋诸藩叛军应当没问题。
朱慈炫点头道:“三万骑兵肯定要部署在两广边境,两旅南洋标营和两旅两广督标可调入海防城轮流练兵。”
他这样安排,基本算是认可袁可立的预判。
“参谋部会将陛下的安排通报给南洋事务衙门。”
“陈卿,还要提醒洪承畴,让他用好那一千特种部队,尽可能将建奴和红夷军官清理掉,免得留下他们祸害大明子民。”
陈奇瑜领旨后,杨嗣昌奏道:“陛下,海防城留三百特种部队即可,剩下的七百人不若交由锦衣卫指挥,在敌后展开清理叛逆的行动。”
普通的安南百姓,懒是懒了点,但对大明有离心思想的基本是读书人,这些人必须清理掉,免得留下祸根。
“杨卿所奏极是,参谋部划拨七百特种部队给骆养性。”朱慈炫随后吩咐王体乾,“告诉骆养性,要利用好特种部队,清理安南叛逆的同时,要保证建奴人一个不得活。”
“臣遵旨。”
南方战场是如何全歼的问题,朱慈炫没多大担忧,北方战场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外喀尔喀诸部与和硕特部的情报已送回,基本可以确定各出三万蒙古轻骑,与参谋部最早估算的二十万相差甚远。
这让朱慈炫感慨万千,百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蒙古牧民归心,头人们举步维艰。
左翼蒙古和科尔沁部,锦衣卫没有进入,但从范文程和宁完我的判断来看,最多也只有十万轻骑。
蒙古只有十六万轻骑,对孤注一掷的皇太极来说,肯定是不够的。
那么,征召余丁是必然。
算上汉军,建奴的兵马恐怕会达到三十万。
怎么打?朱慈炫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建奴破关时间。
原本历史上是崇祯二年十月,现在有了穿越蝴蝶效应,时间会不会有变化,他也不得而知。
“陛下,南方战场已在八月开打,北方战场估计最早也是十月,这与早先判断是一致的,建奴秋后入关,肆虐三至六个月再退回沈阳。”
对参谋部的判断,朱慈炫也不反对,只是提醒道:“陈卿,要防止建奴提前入关。”
“陛下放心,参谋部对建奴提前入关有预案。”陈奇瑜回奏一句,随后转向王体乾,“王公公,草原何时出兵,关系到对建奴破关时间的判断,情报要及时送回。”
王体乾拱手道:“陈大人放心,草原情报传递网已比较完善,蒙古人一旦出兵,情报即刻会送回。”
张家商队能否及时返回,也是判断建奴何时出兵的依据,他没有在此提。
“诸卿,南直隶兵马可以北调了。”
算起来,离建奴破关只剩两个月,朱慈炫心里也紧张起来。
这一战关系大明未来走向,是必赢之战,也是必须大胜之战,容不得有丝毫差错。
“按原先计划,以增援南方战场的名义,逐步将卫队调回北直隶。”
袁可立说到这里,又提议道:“陛下,天津卫徐氏庄园,是建奴和红夷人必攻之处,山东一万抚标可以秘密进驻了。”
对此,朱慈炫表示同意,并问道:“高伴伴,徐氏庄园物资可充沛?”
数万人要守半年,粮草物资必须要充足,因为战时很难补充。
“陛下放心,打上个一年都没问题。”
调兵之事商议完毕,朱慈炫又吩咐王体乾:“对山东和南直隶沿海地区,厂卫要开始监控起来,只要有嫌疑就立马予以逮捕,不必再有顾忌。”
“是,陛下。”
经历过江北战役,对战场屏蔽,厂卫已有相当经验,王体乾有信心做好此事。
在乾清宫商议战事时,李永芳带着整顿后的南洋诸藩联军,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拔到海防城下。
这一次,他将九十余万联军一起带过来,要实行攻城练兵的策略。
这个策略要死数十万人。
一开始,安南的郑主和阮主是不答应的,但架不住建奴人和红夷人威胁,再考虑到此战若败则安南不存,他们就答应了。
最善战的安南都答应,其他联军只能答应。
连一向认为自己才是最善战的缅甸人都没例外。
红夷人在炮战上,还是要比大明高出不少。
哪怕是懒惰愚笨的安南人,都被他们调教得兢兢业业,布置起炮阵来一丝不苟。
对明军唯一的威胁就是火炮。
袁崇焕举着千里镜观察许久,问道:“周旅长,重型神臂弓能打到叛军火炮阵地吗?”
海防城外尚有三道战壕,重型神臂弓却是部署在城内,离叛军炮阵有点远。
知道他想令重型神臂弓前移,周遇吉淡淡回道:“袁总督,重型神臂弓可清理掉攻城火炮。”
这时,宋献策接口道:“袁总督不必多虑,三道战壕都有防炮措施,叛军火炮未必能有多大战果。”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着吧。”
只要能守住城池,袁崇焕对战损并没多大关心。
他们是轻松了,李永芳心情却是非常沉重。
江北战役内幕不知道,但营寨外设有三道战壕,建奴还是知道的。
当初,要不是倭寇用散兵作战方式,逼迫明军撤离,最后能打成怎样也未可知。
而他手下的南洋诸藩联军,又如何能与倭寇比呢?
火枪手训练起来,的确有几分精锐的样子,但从行军就可知,不过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派他们打散兵阵型,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崩溃。
这仗难打啊!
这是李永芳内心的哀嚎。
喜欢移明皇帝请大家收藏:(www.shudaoge.com)移明皇帝书岛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