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已经做好《泰囧》票房一旦成功,给徐山争、黄博包大红包的准备。
他以一个超低片酬把人诳去了泰国。
于理上,没毛病。
但娱乐圈低头不见抬头见,面子上过意不去,多少讲些人情为好。
电影票房大爆,导演、一众演员频频在各大媒体上出现之外。
方南、刘德桦两位出品人,也成了近期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这两人赚麻了。
十倍于制作费的内地票房,刚引得业内外人士侧目。
电影发行方,‘中影华纳横店’总经理韩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声称《疯狂的石头》版权以全部卖出。
音像版权。
网络收费下载链接。
电视播放版权。
网络播放版权卖了有2000多万。
而且,香江、台湾两地戏院,也即将上线《疯狂的石头》,东南亚也会紧跟着上线。
一时间,方南、刘德桦凭《疯狂的石头》赚了多少钱,成为了线上线下热点谈资。
看到这,飞机上,闲着没事的方南按照3500万票房算了算。
扣除电影专项资金。
扣除55%院线提成。
扣除12%发行费。
扣除400万宣传费。
扣除个人税收。
握有电影差不多3分之1版权的他也没赚多少,连网络版权加起来不到1500万左右。
100万投资费的15倍而已。
方南会算,媒体自然也会算,且收益和方南想的差不多。
媒体带上香江、台湾、东南亚票房,最终算出方南凭借一部《疯狂的石头》赚了小2000万。
此数据一出,网友先是惊叹,后是不解。
数据明显不对,方南赚的不止这么多。
理由很简单。
前两天《无极》投资方、发行方中影的韩总接受媒体采访,特意为《无极》算过一笔账。
票房1.5亿的《无极》总制作费1个亿,电影不仅没亏钱,还小赚了5000万。
哄堂大笑了属于是。
方南不知道采访的记者有没有憋住。
反正看着报纸的他,笑出了声。
《无极》的制作费哪怕真只有一个亿,加上全国铺天盖地的宣传费、发行费,没有4个亿票房想回本都难。
方南估摸着韩总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利用当下观众不懂电影票房分成,从而挽回些许颜面。
真破罐子破摔,海外票房咋卖啊。
《一个馒头...》过后,电影口碑已经彻底烂了,再不把票房吹一吹,往老陈脸上贴贴金,真就全部完完。
网友的争论,懂行的媒体因为韩总不好下场,最终一帮网友给方南算出了个3000万的数字。
3000万,加上早先富润公布的年收入6500万,方南个人身价直逼1个亿。
“哗”一下子。
方南成了华夏男男女女的宠儿。
男的羡慕的声称:吉尔都肿了。
女的羡慕:这金龟婿未来不知落哪家!
亿万富翁诶,还是27岁的亿万富翁,年轻能干,前途无量!
方南失笑,揭过讨论他身价的版面。
王老板所谓的一个小目标而已,没啥好看的!
而且,他和马老板一样,也对钱没有兴趣!
身价备受关注之外,影评人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华夏电影报:【方言世界】
电影中使用方言,林浩的做法算不上“新浪潮”。
在他之前的第六代中的大多数导演都对方言有所偏好。
贾樟柯在成名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中都使用了山西方言。
章明在《巫山云雨》中说了湖北话。
姜闻在《鬼子来了》中说了唐山话。
但要说将方言运用到极致的大概要数方南。
用了诸多方言,却取得超高票房的《无名之辈》,为方言电影走上大银幕开了先河。
西祠胡同顾大白:【方言时代,该说什么?】
方言在电影中的使用实际上有两大分支。
一是以第六代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派。
他们力图通过方言来对抗主流话语体系,并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方言审美。
二是以冯大炮、方南为代表的“逗乐”派,如今又多了一位林浩。
他们看到了方言所蕴含的巨大的幽默气质。
不一样的是,方南开掘了冯大炮一直无法掌控的南方方言,林浩紧跟其后发扬光大。
渣浪影行天下版主愤怒的猪猪:【垃圾上了贡台】
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波浪,一些小人物闹出了大动静,一个小制作狂敛了3000万票房。
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聪明的人们,你们的智慧应该给出最明智的答案。
......
愤怒的猪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方南想了会,不由嘀咕道:“娘的,这不是卢川?这货怎么成狗皮膏药了,不搭理他,他还拼命往人身上扒拉。”
挑挑拣拣看完一沓影视报纸,又眯了会,飞机在清迈上空盘旋下落,方南把前面的王亮几人推醒。
航站楼,赵柱领着两工作人员正等着。
“清迈呆了几个月还习惯不?”方南捏着赵柱的肩膀调侃道。
赵柱这两年也算练出来了,作为《囧二》制片人。
他带着有关文件,领着两翻译在清迈待了几个月,硬生生打点好了剧组在清迈的各方面事物。
这其中,有的要走官方渠道。
有的要和地方官员,豪强打交道,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
赵柱身体一缩,笑道:“刚来不太适应,现在还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