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石拓来历
丙吉看向颜凝,自打坐下他就一言不发,只是听着石拓说话。
“子君,怎么,有心事?”丙吉关心地问道。
颜凝一愣,摇了摇头,直接说起案情,“因为现在还不能让史府知道章珏的行踪,我便没有声张,只去府衙查看了一下户籍名册。”
丙吉捻着胡须点头,在眼下刚刚回到长安,还没有建立自己消息渠道的情况下,颜凝这应该是最合适的做法了。
颜凝接着说道:“我发现一个问题,正如方才石兄所说,章氏父子的消失的确没有记录,但章玉的口赋交满,算赋只交了一年,之后就再没记录了,也就是说,他消失的那年,应该是在他十五六岁间。”
“而且,”颜凝顿了顿,“在后面又看到了三条补录,显示章仲山先后有三次拖欠口钱和算赋,是后来补齐的,这说明,当时章家的生活已经很困难了。”
颜凝想起昨天,章珏母子身上可说是腰缠万贯,这两种境况竟是如此大相径庭。
他分析道:“按理说,史府凶案不过是他主公家的事,章珏受不了,换一家做工就是了,何必非要带着生病的章李氏远途劳顿呢?昨日他们是打定了主意要离开长安,甚至不惜……”
章珏想要贿赂自己的事已经到了嘴边,颜凝又打住了,想到这或多或少会成为章珏的罪状,他换了个说法,“甚至不惜以性命相要挟,苦苦哀求我放他们走……丙公说的没错,这个章珏,乃至章家,都有些蹊跷。”
丙吉沉吟片刻,转向石拓问道:“章家租种的田地是什么情况?”
“据我所知,章家父子失踪后,那块薄田早已转租给了别人,我还需要去查一下它的主家是谁。不过,”石拓想了想,似乎是在斟酌怎么说更合适。
“要说这事倒也不算稀奇,劳役赋税都在翻倍,自耕农倒还相对好些,佃农劳作一年,一旦遭遇皇帝北伐,那交不上租子甚至成为流民的,也不在少数……”
这时,丙吉抬手挥了挥,屏退了一个正要进来添茶的婢女,石拓停下,他知道这是廷尉在提醒自己话题已犯上。
其实石拓说的情况,自底层小吏做起的丙吉怎会不知道。
经年比岁不登、民多乏食,流庸泛滥的又何止长安。
“这样吧,”丙吉想了想吩咐石拓:“时间过去了太长,租地应该已无处考察,就先找主家,注意暗访。”
“唯!”
“好了,”丙吉一拍大腿,看了看二人说道:“那关于此事,还有没有什么重点要说的?”
颜凝和石拓对视一眼,都摇摇头。
“嗯,”丙吉挺了挺腰,坐直了身子,“今日朝上得报,太子一行人,昨日已在湖县遇难。但巫蛊一案的办案宗旨不变,后续我会安排一些事务,由石拓分派下去。”
俩人都有些惊讶,但这毕竟已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那个,”颜凝稍有疑惑,“明公,办案宗旨,是什么?”
丙吉一抿嘴,给石拓递了个眼色。
石拓难得地轻松一笑,只吐出一个字:“拖!”
颜凝不明白了,办案尤其讲究及时快速,咋还能拖呢?
不过他还是挑着眉点点头,知道丙公之后自会向他说明。
“哦对了,”这时丙吉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嘱咐石拓道:“过几天还是把太子孙搬过来,孩子现在已经是一脉独苗,至少在我这里要护他周全。”
“唯!廷尉放心,那边晚上都有我看着。”
丙吉点点头,“好,那你先去忙吧。”
目送石拓离开,颜凝便迫不及待地向前探了探身子,小声问道:“明公,这石拓到底是个什么来历,不简单吧?”
丙吉撇嘴一笑,“你防着他?”
颜凝暗自嗟叹,又被丙公看出来了,但自己还是得否认一下,“那倒没有,就是觉得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嗯,还记得昨晚告诉你的,当年我在朝上弹劾了皇帝的宠臣,结果被贬的事吧?”
颜凝点头,可那时候的事会和石拓有什么关系?
“我弹劾的,是一位姓王的将军。这位王将军依仗军功霸道,在京郊圈了不少地,皇帝当时接连向匈奴发兵,朝廷正是用将之时,也就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偏偏这事就被一位丈量和记录土地的官员给捅了出来,皇帝便不好再装作不知道了,责令调查。没想到第二天,那官员便不见了,几天后,他的尸首被人在护城河里打捞起来。有人说,最后看见他的那晚,他因为高兴喝多了酒,应该是失足落水淹死的。”
颜凝叹道:“好巧!”
“嗯,这个案件存在的问题过于明显了,但所有人都缄口不语,只有我在朝上提出了质疑,要求继续调查将军持地。结果,皇帝为了让将军安心地上战场,急于摆平此事,没有给出理由就将我贬回了鲁国。那个枉死的官员,名叫石责然。”
“石责然?是石拓的亲人?”
“石责然,就是石拓家翁。”丙吉颔首,“石公忠于职守,不畏豪强,一根筋只想着自己的本分。其实,这些都是皇帝喜欢的本质。”
喝了口茶,丙吉继续道:“可是啊,毕竟君心难测,君王的喜好不是固定的,是会根据条件需求而变化的。若想做官,还做好官,就必须认清这一点,先留下自己的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