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许多反对的人之中,还有很多是当地的富户。
这些人不愿意离开,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很多的财产在这里,另一方面,如果百姓都走了,还有谁来给他们干活?
在接下来的几天,嚷嚷着要留下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人只希望朝廷留下救灾的粮食,然后任凭他们留下。
张国维打听清楚之后,立刻找来众人商议。
“各位,原因就是这些,该如何处置?”
曹变蛟直截了当,“张总督,我看也不必客气了,直接采用强制的手段,将他们全部转移走,省的那些人捣乱。”
听闻此言,刘广生急忙摆手,“曹总兵,万万不可,如果采用强制的手段,势必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一旦让皇上知道,恐怕对你我都会不利。”
曹变蛟皱了皱眉头,“刘巡抚,可是这些百姓不肯离开,我们有什么办法啊?”
刘广生仔细想了想,试探着说道,“如果那些不愿离开的人,我们不予理会,就让他们留在这里如何?”
曹变蛟冷哼一声,“如果他们留在这里能活下去,我们也就不用来了。”
张国维忽然开口说道,“皇上只说大批量的转移百姓,就是因为天灾,并没有说不能留下人口。”
说到这里,张国维的语气顿了顿,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二人回答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
“所以说,这里还需要适量的留下一些人才行,否则西北如此大的地域,岂不是要空虚了?”
曹变蛟苦笑着说道,“可是如果留下他们,又该如何安置?”
张国维点了点头,“曹总兵,你说的对,这就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在当地解决一些民生,就算是留下再多的人,皇上也不会怪罪我们。”
说到这里,张国维转过头看着刘广生,笑着问道,“刘巡抚,你有何高见?”
刘广生苦笑着摇摇头,“现在灾情严重,无论有什么办法,恐怕也解决不了百姓的生济问题。”
张国维叹了一口气,“那就只能大批量的转移走。”
曹变蛟忽然开口说道,“可是那些老有怎么办?”
说到这里,曹变蛟的语气顿了顿,但紧接着,他也不等张国维回答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
“就算是想要迁移,可是那些老幼,他们能受不了路途的辛苦吗?”
听到这里,张国维突然想起那些跪在地上的老者,猛然反应过来。
这些人不是为了捡便宜,而是知道自己的身体的情况,也担心自己找不到地方,所以才想要留下,哪怕是死也死在这片土地上。
曹变蛟试探的说道,“不如让那些老人留下,这样转移的速度也能更快一些?”
刘广生点了点头,“难民实在太多了,而各处筹集的粮食又少,恐怕也就聚不了如此多的难民,最终也只能如此。”
张国维皱了皱眉头,刚要说话,门外忽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范景文,范侍郎求见。”
张国维愣了一下,急忙说道,“快请进来。”
说出这句话以后,他心中又有些疑惑。
范景文虽然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但是这么久以来,却一直被派在外面,始终没有在朝廷里做事。
这次前来,有什么事呢?
就在他心中疑惑的时候,风尘仆仆的范景文从门外走了进来。
“张总督,在下奉皇上之命前来。”
张国维目光一亮,“范侍郎,快请坐下说话。”
等到范景文坐下以后,张国维急忙问道,“范侍郎,皇上可是有旨?”
范景文摇了摇头,“皇上并没有下旨,只是让在下捎来几句话。”
张国维急忙拱手,“范侍郎请讲。”
范景文缓缓说道,“张总督,西北缺水,哪怕是没有灾情的时候,水源也不够用,所以,迁移的事情必须尽快,这样才能挽救更多的人。”
听闻此言,张国维苦笑着说道,“范侍郎,可是有很多人还不想走。”
范景文点了点头,“张总督,这就是皇上派在下前来的意思。”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句话,顿时目光一亮,“范侍郎,皇上有办法解决这里的事情?”
范景文取出一物放在桌子上,“诸位,此物叫红薯,极耐干旱,在下这段时间,就是在忙碌此事。”
张国维急忙拿起桌子上的红薯,“范侍郎,难道皇上的意思,是想要在西北栽种红薯?”
刘广生也猛然反应过来,“范侍郎刚才说,红薯极耐干旱,可是真的?”
范景文点了点头,“红薯确实耐干旱,但是,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样,也必须要有水才行,否则也无法成活。”
说到这里,范景文的语气顿了顿,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众人回答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
“所以,皇上决定,如果有不愿意走的,可以留下来种植红薯。”
张国维皱了皱眉头,“可是西北缺水,又怎么栽种?”
范景文点了点头,“所以,红薯栽种的范围,也只能在河流和水源的附近,这样一来,能留下的人自然不会很多。”
曹变蛟却目光亮了起来,“这样最好,只要让那些不肯离开的人,到水源附近栽种红薯,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范景文点了点头,“具体能留下多少人,我们还要仔细探查一下,有水源的地方有多少,才能决定要留下多少人。”
听闻此言,刘广生脸色一变,“如果按照这样去做,那岂不是说,有很多的土地会荒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