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甘启珍就说,我们要不要换一条路?因为先前围堵我们的那股蜀军,到现在还没找到。他们会不会藏在某座山里当山大王?我等英俊豪杰一看就是尊贵之人,在劫匪眼里可就是肥票儿。当时田敢还笑话他杞人忧天,如今看来,甘启珍真的神算一回。
五对一百,简直是以卵击石,附爵五人毫不犹豫,打马便逃。这次逃跑比较顺利,因为官道平坦,附爵马快,敌人根本没有机会追上来。
甘启珍一开始闷头跑,后来发现敌人追不上来,他欣然摘下滑轮弓,向后射了几箭。听那些追兵在喊些什么,甘启珍以为他们是在骂人,于是扯嗓子骂了回去。韩大昌等人帮着甘启珍一起骂,并尽其所能挑衅一番。
这次挑衅并没带来什么恶果,甘启珍觉得爽快至极。迎面大风也堵不住他的嘴,作诗三句,第四句怎么也憋不出来,附爵们已逃远。
“我怎觉得他们不是在骂我们,好像有什么诉求?”苏瓶扭头望了一眼,敌军已放弃追赶。
“他们能有何诉求?”还没等苏瓶回答,甘启珍抢道:“切莫幻想,他们一定是要杀我们,讨立战功。”
苏瓶道:“他们区区百人,没有辎重粮草。如今这天寒地冻的,附近百姓也都逃难去了,他们如何生存?”
甘启珍急道:“我的宝玉贤弟,你怎还关心他们死活?他们饿死才好。”
苏瓶皱眉道:“他们不是还有一百匹马?饿急了,吃马还能活好一阵。”
显然苏瓶想表达的,与甘启珍理解的根本不在一条线上。不过苏瓶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先走为妙。
附爵五人好似惊弓之鸟,一路不停的跑了下去。一直跑到同谷,望见梁军大旗,这才放下心来。同谷只是个小城,刚发生过围城战,城垣看起来破败,城里更是一片萧条景象。
进了城,苏瓶一眼望见梁军都尉牙旗,便知唐坤派出的一千人,正驻扎在这里。
前去打听,得知敌将张阔战败后,包括张阔在内最少有五百人逃离,窜入陇南腹地。唐坤派一千骑兵到处去找他们,已抓到二百多人,可张阔依然不知所踪。
骑兵团都尉名唤唐酉,是唐梅的第四福亲。见苏瓶来了,简单寒暄几句,当时他们正在吃饭,还招呼苏瓶几位一起吃。吃饭时苏瓶就说,路上碰见敌军一支骑兵小队。唐酉不吃了,遣五百人,向南进发。
这时甘启珍道:“我等何不一起去?”
一打仗就躲躲藏藏的甘启珍,今日怎突然变得勇敢?其实他并没有变,只是面对的情况不同,体现出不同的一面罢了。
以往他参加的战斗,多是以少打多,或者双方兵力大体相当,那时他就显得格外懦弱。就比如他独自一人面对那戏子和一个强壮小厮,他就不敢还手,被打得跪地求饶。可当苏瓶强力出现时,他立刻就来了精神,抡起板凳就去打。现在情况与那时是一个道理,我军五百,敌军一百,他就不怕了。欺负人的心态作祟,鬼迷了心窍。
在甘启珍的鼓动下,其他几位附爵也跟着队伍向南而去。正如田敢所言,连甘启珍都不怕,我能怕吗?难道连甘启珍都不如了?
听田敢带有怨气的话,韩大昌呲牙笑。林家翰不知所以的跟在后面,抓紧朴刀。在苏瓶看来,林家翰是这群附爵里唯一正常人。
人多势众,去欺负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五附爵跟着五百骑兵结队而行,可是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敌军的影子。直到傍晚时分,一缕炊烟暴露了敌人的藏身之处。
探马飞奔而回,告诉唐酉敌军藏身山谷之中,随后梁军分两头进入山谷,将敌军包围。
谨慎前行,已能见到火光。战士们紧握刀斧,目瞪如珠,只等唐都尉一声号令。
“别打!我们投降!”
看来梁军的包围行动不够隐蔽,被蜀军哨兵发现,并通知他们的头目。那个头目,正是把苏瓶他们堵在山上三天的家伙,穿着半甲,骑着马。为表诚意,他一个人骑马跑向梁军,扯嗓子喊了一句。
担心诈降,唐酉派代表与他们谈判:只有交出武器和战马,梁军才会接受他们投降。
显然这伙人是真心投降,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只是有一个小插曲,让附爵五人高兴不起来。
那个穿半甲的人,是蜀军一名骑兵百夫长,名唤徐平。他本是土匪,后被蜀汉皇帝诏安。刚诏安不久,就跟着张阔出来打仗。结果贪功,盯着苏瓶几人紧随不舍,反而因此错过张阔与唐坤的决战。
他们围困苏瓶时,派出探马。探马跑回来,告诉徐平,张阔战败。徐平心中暗道不妙,也甭再抓什么俘虏,就在下雨的那天晚上,偷偷向南逃去。结果碰见孟狠的队伍。
孟狠的飞虎第一师,一看就很能打,他们不敢闯,于是又跑了回来。打算在村庄里抢些粮食什么。结果跑来一看,村子里的人都跑光了。正没饭吃的时候,见到苏瓶他们五个,身穿高级铠甲,骑着高头大马,有说有笑地向北走。
徐平灵机一动,就开始追苏瓶他们五个,那时候他就想投降。可附爵五人玩命跑,徐平扯嗓子嚷嚷,前面的人也听不见。
“……你们的马太快了,实在是追不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