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中华民国东南经略使常振邦觐见!”
一阵阵悠扬颇有气势的宣召,气势磅礴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国家最为久远的礼节内涵,一个精神抖擞的小太监领着一身戎装大礼服的常振邦低着头缓缓地进入殿内部,叶济则是长袍马褂瓜皮帽,帽子下面是条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乌黑亮丽的大长假辫子。
“恭请皇上圣安!”常振邦,叶济齐声喊道。
十几岁的小皇帝坐在九龙宝座之上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人,年轻的那个人是极度尊崇的九十度鞠躬,年老的则是跪下请安,一老一少,新旧礼仪同时展现在他的眼前,当真有趣极了。
“听说你是现在权利最大的官了!”小皇帝问道。
常振邦恭敬地说道:“皇上,外臣只是东南镇守使,上面还有段执政,段执政上面还是皇上。所谓外臣并不是权利最大的,皇上的权利才是最大的!”
小皇帝听他这么说很是高兴地点点头,不过随后又有些忧愁,道:“前些日子,胡适先生来宫里见朕,叫了朕一声皇上,以至于被那些可怜的学生误会了好久,你叫朕皇上,朕很高兴,不过此事传扬出去不知道多少人会对你刁难了。”
“皇上宅心仁厚体恤外臣,外臣当真铭感五内!人要做事就不免有闲言碎语,若是在乎闲言碎语,外臣今天就见不到皇上了,所以请皇上不要担心外臣是不怕的。”常振邦很是温和的笑道,如一阵春风吹过,小皇帝伸手指了指他道:“以前有没有人说过你笑起来很好看。”
常振邦道:“皇上是第一个这样说的!臣在家中是大少爷,谁敢这么说?臣在东洋是弱国子民,谁在乎臣笑?如今臣是地方大员,更不会有人这么说了,皇上着实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
小皇帝叹息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渐渐被一层寂寞所代替,他说:“你如此,朕何尝不是如此?徐太傅是我大清的两代老臣,见朕称臣尚且被人诟病,你还年轻啊。”
常振邦笑道:“民国尊皇上为外国君主,外臣两个字还是当得起的!帝制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或许不合时宜了,但忠孝义节却是国民的血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外臣认为可以没有皇帝,甚至没有所谓的大总统,但国家还是要有这些东西。否则国将不国……”
没待他说完,后面的太监便高声呵斥道:“圣上面前,不可口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说着便要将常振邦轰出去,或许他们不敢只是做做样子,以此来掩饰他们心中依然牢不可破却已经名存实亡的清廷威仪。
“不碍的!你是个实诚人,朕很喜欢!”小皇帝淡淡地说道,太监闻言才再次站了回去。
“咳咳!”小皇帝的生父摄政王咳嗽了两声,戳破了尴尬的局面,也让小皇帝一声不吭地重新坐在了九龙宝座之上,摄政王见小皇帝坐上去之后,才傲然说道:“常大人的事,叶大人已经和孤王上奏过了,孤王与皇上也商议了良久,皇上已经为你下旨了。”手一挥,一个小太监便双手捧着黄绫圣旨过去了。
叶济马上伸手接过圣旨,低头谢恩道:“圣上此举造福万民,恩泽中华,老臣恭祝圣上万寿无疆,福泽深厚,万岁,万岁,万万岁!”
摄政王道:“叶济你是个好臣子,为大清守节,是委屈了你也耽误了天下苍生,圣上已经开恩,口谕让你侍奉东南,望你勿要辜负皇上拳拳爱民之心。跪安吧!”
常振邦三鞠躬而退,叶济则三叩九跪恋恋不舍而去,他拜的不是整个宫廷,而是他前半生的书生意气,青春年华。
站在宫墙外,叶济将小皇帝的圣旨展开,送到了常振邦的面前,上面赫然写的是满蒙藏疆回,但凡有满洲皇帝圣旨威严所到达的地方,如今皆是民国地方,凡有脱离中央谋求自立者无不是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可得而诛之,今特命常振邦为全权代表,监督四境,讨伐不臣。
十余年间,满洲皇帝的权威日渐凋零,不过却是正统所在,有这道圣旨足以讨伐外蒙,收复满洲了,将这些地的法理归于民国了,常振邦不由得松了口气,将圣旨缓缓地收了起来,递给了叶济道:“叶先生你立即将这份圣旨通电全国,展示法统所在,一方面召见各国公使,我要和他们商讨一些。”
叶济道:“东瀛对于满蒙的野心不容小觑,东南手中的这道圣旨会让他们产生什么过激反应,没有人会知道,老夫觉得倒不如摸清情况之后,再通电全国也好,反正圣旨既然已经到手早几天,晚几天都不会出太大的错。”
“那老先生的意思是让振邦将此事先告知各国公使了?东瀛不也一样会知道吗?他们若向政府施加压力,只怕咱们手中的这道圣旨就废了。”
叶济道:“大人的顾虑极有道理,不过大人却忘了,天下虽然分为万国万民,却全要看大英帝国的脸色行事。大人只要获得了大英帝国的理解和支持,这事儿就成了九成,至于之后的事情便按照大人的意思般就是了。”
常振邦恍然大悟,笑道:“高,老先生这个主意当真高啊!我这就去找英国公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