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年?”
赵金麦吐了吐舌头:“就是说人走了画还在?”
“还能一代传一代呢!”
李逸笑道:“干千年,湿万年,这竹画里的黑竹丝,都是用碳粉上色的,只要不受潮,别说百年了,千年都有可能,但只是理论上。”
“怪不得卖这么贵呢!”
赵金麦看着竹画,惊叹连连。
一旁的刘艺菲看了眼李逸,问:“你怎么知道这种竹画做法的?”
李逸笑了笑:“因为我也会啊!”
“你会编竹画?”
别说刘艺菲和赵金麦了,就连一旁的酒店经理都吃了一惊。
“很奇怪吗?”
李逸笑道:“就不允许我在厨艺之外,还有其他爱好吗?”
“当然允许了。”
刘艺菲笑着说了句,随即惊讶问:“但你怎么连竹编也会?厨师连这个也要学吗?”
“竹子是最常见的厨具原料了。”
李逸笑道:“在人类发明陶器之前,就已经学会用竹子来制作厨具了,比如竹篮,竹筐,煮饭的竹筒等等。
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陶罐,就是在编好的竹筐里外糊上陶泥,做成竹藤胎的陶培,烧制出来的。
然后人类将陶罐和竹筐组合了起来,就有了最原始的锅和蒸笼,成了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文明和国家。
竹子在以前的厨房里太常见了,蒸食物的蒸笼,装粮食的笸箩,筐子,篮子,筛米的米筛,簸箕,捞米饭的笊篱,都是用竹子编的。”
听着李逸的描述,刘艺菲若有所思:“我记得我奶奶小时候捞米饭就是用竹子编的笊篱。”
“云贵川地区最常用,那边会做甑子饭,要先煮后蒸,以前的人捞米的时候,用的就是竹笊篱。”
李逸笑着说道:“竹子在国内饮食文化里,就是最重要的天然工具材料,没有之一。
在野外,它可以布置陷阱,抓小型动物,也可以制作陷坑,捕捉大型动物。
在水里,它可以当简易鱼钩,还可以编成竹网捞鱼,编成竹笼抓虾蟹水蛇,等抓到了鱼虾,还可以装进竹子编成的竹篓里,透气保鲜。
所以,人类把竹编玩出花的原动力,就是对食物的渴求。”
刘艺菲听得出神:“没想到竹编和厨艺的关系这么深。”
“不是竹编和厨艺的关系深,是人类绝大多数的工艺发展,都是为了让自己吃得更好。”
李逸说着,就冲一旁听懵了的酒店经理问:“我想请问一下,这位耿老师家在哪儿?我想去拜访一下。”
酒店经理已经被他侃晕了,愣了下才应声道:“哦,耿老师家在油坊镇良善村,村里人都知道他家。”
“好的,谢谢。”
李逸道了声谢,就冲刘艺菲两人解释:“我打算明天早上先去耿老师家里看看,咱们这次要去钓鱼,我想编个鱼篮来用,耿老师那里肯定有熟制好的竹丝,我去买一点。”
解释完后,他又去了节目组那边,把计划告诉了他们。
节目组出来后,行程都是李逸计划和安排的,他确定内容,节目组负责拍摄。
良善村就在扬中市南侧,距离市区不远。
导演组算了下时间,就同意了李逸的计划。
于是,第二天一早,李逸一行人就直奔良善村而去。
酒店经理并没有乱讲,耿月莘的名号在良善村果然人尽皆知。
李逸一行人来到村子后,随便问了个人,就找到了耿月莘的家里。
耿月莘的家面积不小,到处都堆放着竹材和竹编篾件,院子里有十多个年龄不一的男子,正在破竹取材,烤色去节。
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耿月莘就从里屋迎了出来。
他约莫七十岁左右,但步履稳健,气色很好。
李逸见到他,就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笑着说明了来意:“耿老师,我们正在拍摄一档节目,想要采访一下您,您方便接受采访吗?”
耿月莘很淡定,笑呵呵的同意了下来。
他本身就经常接受媒体采访,面对镜头也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在94年,就在家里成立了这个竹编研究所,就是研究竹编。”
耿月莘将李逸一行人邀进里屋后,就讲起了自己竹编的历程:“两千年的时候,我这个所里有将近一百号学生,都是来跟我学竹编的。
但现在科技发达了,机械化也普及了,我这里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其实这些竹编产品销路很好,每天都有上门下订单的,订单多的得都接不过来。
但就是人手不够,做不过来,供不应求。”
一边讲着,他一边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作品,给李逸几人欣赏。
看到用竹丝编制的帝王卷轴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古代皇帝像,刘艺菲和赵金麦都被惊艳了。
这竹编作品的质量,完全不是酒店里挂的那几幅能比的啊!
“这还不是我最满意的,我最满意的是拿去评奖的那件《圆梦中华》,我拿了个金麦穗奖,整个镇江就我一个。”
耿月莘显然很享受这种向外人介绍自己成果的感觉,说得起劲。
李逸欣赏着耿月莘展示的作品,也在不住点头。
从耿月莘展示的这几件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竹编水平,应该可以达到【竹编大师】的等级了,只差一步就可以开宗立派,踏入家的境界了。
但这一步,李逸在梦境空间里卡了七年,最终还是靠运气闯过去的。
耿月莘就不知道得熬几年了。
欣赏了一番作品后,李逸就向耿月莘提出了请求:“耿老师,我想买一些伱这边处理好的竹丝,你方便匀给我一些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