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阎行来了,他带着八千人马来到了魏人大营。听闻援军到来的消息,自昨夜开始萎靡不振的魏军士气又有所回升。
毕竟,昨夜虽然动静大了点,但真正死伤的魏军不过数千人,就连大多数逃散的军卒也都被典满带着军士追了回来。
美美的睡了一上午,魏人才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准备各种攻城器具。
魏军的中军大帐内,司马懿正召集诸将,商议攻城事宜。
“我欲攻下长安,诸位有何良策?”司马懿的声音冷飕飕的,让人听了之后感到浑身冰冷。
监军校尉荀恽为荀攸之弟,此番司马懿出征也将他带到了身边,目光在营帐内扫了一圈,便听他说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今大魏军士数量在六万上下,而城内的汉军则有四万多人,若是强行攻城,只怕力有不怠”。
司马懿颌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只有将汉军引诱出城,围而歼之,才可顺利攻下长安!”三十岁的荀恽对魏国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一方面,他的父亲荀彧就是因为魏国而死(被曹操赐死),另一方面他又娶了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定位。
“长倩以为如何才能将汉军引出城来呢?”司马懿狭小的双眼内蓦然爆射出一道璀璨的光芒。
“某有三策”荀恽伸出三根指头,闭目不言。
“洗耳恭听!”司马懿不由自主的往前探了探身子,荀家一脉在魏国权势极大,而其门人弟子也大多是国之精华。
“下策是示敌以弱,让汉军以为有机可乘,再次出城袭击我等;中策是骂将激将,伪汉刘阿斗不是正在长安吗?若是大将军能够激起他的怒火,那么汉军必会派兵出城”,荀恽缓缓地睁开眼睑,明亮的眼睛直视司马懿。
“上策呢?”司马懿饶有兴趣的问道。
“邀天兵相助!”荀恽微微一笑,浑然不觉自己的话语在帐内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天兵?何来天兵?”
“若是有天兵相助,长安自可一战而下!”
“长倩有何妙计何不快快说来,莫要再吊我等的胃口”
司马懿挥手止住了众人的聒噪,好整以暇的瞄了荀恽一眼,他笑道“长倩,天机可泄否?”
说罢,帐内又是哄笑一片。
荀恽不以为意,“然!此前我想再问大将军一句,汉军据城而守,所凭者何?”
“粮草!”司马懿斩钉截铁。
“然!汉军把长安周边百里之内的百姓全部迁到长安城,固然可以断我粮草,但也陷其自身于险境”,谋士的乐趣在于什么?在于破解敌人的计策。此时,荀恽就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故乡的大树下,聆听长者的教诲。
“监军的意思是,毁去汉军粮秣?”司马懿拧起眉头。
“不错,将军以为如何”
“好了长倩,快些说出天兵何在吧!某已等不及了”,司马懿看穿了荀恽的伎俩,再次催促起来。
“天兵便是树林中那无数的鸟儿”,荀恽把手一指,目光火热。
“啊?”
“监军定是在开玩笑,区区的几只鸟儿能顶什么用”
“让长倩把话说完”,司马懿一锤定音,他知道荀恽不会无的放矢。
果然,等荀恽把计策补充完整之后,大多人都惊呆了。
“原来鸟也有鸟的用处”,张范瞋目结舌。
就连入帐内一言不发的阎行都不由自主的赞叹了一句,“妙计”.
司马懿兴奋的抓起一根令签,往前一掷的同时,嘴里喝道“都尉典满”。
“末将在”典满一把抓起令签,双手抱拳,大声应诺。
“我命你领一千军士于城外树林内捕捉鸟雀,记住,一定要避开长安,不可让汉军发现你等”
“诺!”典满大步离去,虽然得了个捉鸟的差事,有些不足挂齿,但他还是领命而出。
“嗯,一定要活鸟!”
典满步子一滞,回头讪笑一声,“诺!”
“校尉袁霸”
“末将在!”
“你领一千兵马去寻果壳之物”
袁霸稍一迟疑,也抱拳应诺。
等袁霸出了营帐,才听到司马懿朗声长笑,“长倩所言上中下三策,皆为妙计,不若三计同施,看他刘阿斗如何应对!”
“大将军所言极是!”
“击鼓,与我一道去城前观战”
“诺!”
一刻钟之后,司马懿点齐兵马聚于长安北门之外。
此时刘禅早已经立在长安城头,耳中听着魏人大营中的隆隆大鼓声,视野所及,又见到魏军的大纛轻摇,整齐的军阵各往左右闪开,露出一道可容三人通过的笔直小道。
呼啦啦,当即各有一百多名刀盾手和长枪兵冲出了行列。
赵云嘴角微晒,“司马懿要出阵了”。
司马懿?这个三国时期的另一大BOOS也要出现了?他长的什么模样,真的是像曹操所说的那样“鹰首狼顾”吗?
若是所记不差,这厮也该有四十多岁了。终于,在刘禅说不出是期待还是怨愤的目光中,两骑雪白色的战马闲庭游步一般从军阵中漫步而出。
为首一人头戴黄铜兜,身着明黄甲,腰佩利刃,正好整以暇的望城头打量着,在他身后则是一员四十岁上下的壮汉,这汉子单手持矛,披头散发,只在身上着了一层黑铁甲,与前者不同,这壮汉瞪向城头的目光好像快要瞪出火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